正规博彩平台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市动态

佛山连续四年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 以城之名致敬英才 再造新佛山 人才强支撑

时间 : 2025-09-28 10:23:53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功夫传天下,英才聚佛山。9月27日,2025年佛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人才发展大会举行。

  这是佛山连续四年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和各领域人才致敬,进一步弘扬尊商重商、敬才爱才优良传统。

  大会以“新动能、新业态、新佛山”为主题,希望携手广大企业家和人才,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再造一个新佛山”。

  英才汇聚,是佛山经济长久繁荣的生机所在,更是佛山“二次创业”不可或缺的发展密码。近年来,佛山高标准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248万人,博士超7600人,高级专业职称人才超4.5万人,技能人才超149.6万人,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持续提升。

  坚持“长期主义”

  四年如一日爱护企业家和人才

  “连续四年,佛山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把企业家当作最稀缺的资源来礼遇,我真切感受到佛山市委、市政府把企业家当家人、当朋友、当成城市的IP和脊梁。”在2025年佛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人才发展大会现场,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启超发出这样的感慨。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制造强市,佛山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六成,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奋勇争先,成为支撑佛山经济发展主力军。

  大会现场专门播放了佛商精神专题片、发布了2025年佛山骨干企业发展调研成果,释放出在全市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强烈信号。

  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人才。近年来,佛山通过提出人才口号、推出系列人才政策、打造科创平台、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毕海从北方来到佛山扎根,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人才日活动,却是第一次作为青年人才代表发言,欣喜溢于言表。

  “佛山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对青年人才特别友好。这几年,我深切感受到佛山对我们的关怀,我相信这种关怀会一直持续下去,帮助青年人才成长。”毕海说,年轻人在佛山感受到这份热情,能更好更快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佛山的发展始终与人才同频共振。一直以来,佛山也始终是一座尊敬人才、投资人才、服务人才的城市。活动现场,佛山支持人才、服务人才的动作再度加码。

  当天,首批12个佛山人才港获授牌。人才港是由佛山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推出,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为理念,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协同”为运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国资现有载体、有意愿参与的民营载体,打造集招才引智、创业孵化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建设佛山人才港,是佛山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举措。人才港将为人才团队提供包括免场地费、免咨询费等“五免”支持,以及落地推荐、融资对接等“六有”系统化服务。

  除了本次主场活动,佛山还将推出N场专场活动和系列配套子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市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打造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

  以活动搭“桥梁”

  促产才深度融合

  活动当天,会场外围格外“吸睛”。

  能够自动巡逻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保安,底盘超稳、能够实现智能协同抓取、搬运等操作的智能工业人形机器人,还有可以在高空中代替人工作业的架空输电线路地线修补机器人,仿佛一群机器人聚在一起“开派对”。

  实际上现场并不止机器人,还有储能电芯、空中足球无人机、人工软骨仿生智能超材料等来自各领域的最新产品。今年,佛山将机器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家电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带进会场,集中展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最新成果,吸引众多“观众”。

  这一幕,是佛山产才深度融合的生动场景。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始终与企业家和人才同奋斗、共发展。经过多年奋斗打拼,佛山已成为万亿级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培育出了2个万亿级、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各类企业超60万家、工业企业超10万家,吸引集聚人才总量超248万人,奠定了佛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底蕴底气。

  “佛山极强的工业基础和佛山人务实的工作作风,适合我们做应用落地。”广东金码机器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科技企业,第一次参加“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并带来展品,其总经理韩金寿直言,受邀参展十分荣幸,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增加产品显示度,跟本地企业达成更多合作。

  “‘企业家日’‘人才日’活动把企业家和人才联系到一起,能够促进产业和科技迅速对接、紧密融合,进一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毕海说。

  企业家、人才的想法与政府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

  紧扣“三箭齐发”产业布局,佛山积极构建起“引育人才—集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链条。例如,通过引进院士到仙湖实验室开展氨氢技术研究,投产全球首批零碳氨燃料烧制的绿色瓷砖,带动佛山集聚超过150家氢能企业与机构。

  大会现场,10个新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0个新落地的人才团队、5个校企合作项目等共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引资”“引智”双轮驱动成果丰硕。

  这些项目中,招商引资项目涵盖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佛山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的最新成效;人才团队覆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个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明显;校企合作项目则是佛山本地企业与全国各地重点高校的“牵手”,未来将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开展科研合作,为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打造人才友好发展生态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佛山积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从政策、平台、服务等方方面面,陪伴人才成长。去年,佛山获评“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引才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如今,佛山正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必须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如何用好?佛山从顶层设计、政策突破、体制机制改革等全方位出击。

  顶层设计联合政策突破——

  佛山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成立市人才数科集团,市委组织部加挂市人才工作局牌子,2022年以来出台重点人才扶持目录、人才安居办法等20多份配套政策。

  2019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开明来到佛山,在这里找到了技术落地的广阔空间。

  “佛山的科技、人才、金融等各类政策很给力,始终坚持推动创新创业团队和各种人才计划落地。我们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收到佛山的及时支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让我非常感动。”吴开明说。

  今年,佛山推出25项改革措施和5项保障措施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既“拼政策”更“拼生态”,全力助力兴商、宜商、安商;发布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8项措施,对人才的诚意再度“拉满”。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3年,佛山出台实施重点扶持人才评定和举荐办法,由用人单位自主认定领军人才、发放人才扶持资金;实施灵活的人才使用制度,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类事业单位构建“职级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运营机制。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充分支持和信任下,我们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人员调配等各个方面得到了相应的自主权,我个人就是灵活人才使用制度的受益者。”毕海说。

  佛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需求巨大。但吸引集聚人才,不仅靠政策靠服务,更要靠事业、靠平台。

  目前,佛山不仅有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还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更有数量庞大、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这些都是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所在。

  大会提出,佛山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扎实基础。未来,佛山将继续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加快打造“功夫传天下 英才聚佛山”的人才友好生态,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优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