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持续激活体育动能,将赛事流量转化经济增量。图为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阳山站)暨第二届阳山县龙舟赛现场。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清远阳山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省旅游强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阳山通过活化非遗文化、培育精品赛事、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5%、16.78%,文旅产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守护文化根脉
历史遗存焕发现代活力
拥有2200多年建县史的阳山,是岭南古邑重要代表,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此任县令。为盘活这一文化资源,阳山着力打造“韩愈令地”文化IP,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深度联动。
硬件建设上,阳山持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成韩愈文化研究工作室、韩愈纪念馆新馆,打造贤令山、贤令湖等景韩、仰韩文化景观,修复贤令山历史文化遗址,推出“贤令芳踪”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式追寻韩愈足迹。文化供给层面,阳山举办全国韩愈研讨会、“韩愈令地 绿美阳山”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等盛会,邀请专家学者交流,出版《韩愈与阳山》《韩愈文化论文集》,推动韩愈文化创新发展。今年“五一”假期,“阳山历代崇韩景韩文化展”“韩愈阳山史迹展”等沉浸式展览,吸引大批游客。
同时,阳山积极推进非遗文化活化传承。投入200万元在艺术中心打造600多平方米非遗陈展馆,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展示非遗项目,已累计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此外,阳山将非遗展示与戏曲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结合,开展巡演,推动非遗进广场、进校园、进景区,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亮点。
激活体育动能
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依托优质山水资源,阳山秉持“以体兴旅、以赛引客”思路,以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目标,发展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培育体育精品赛事,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阳山站)暨第二届阳山县龙舟赛在连江河畔举行,18支队伍竞技,上万名观众观赛,场面壮观;8月,粤港澳大湾区(阳山)“香雪制药杯”第二届匹克球公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2支混合团体队、16支亲子队齐聚阳山共享运动激情……
去年以来,阳山已举办或承办桨板、登山、跆拳道等国家及省市级赛事40多场,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格局。系列赛事不仅推动文体旅消费融合,更充分展现了阳山城市形象、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提升了县域“能见度”与“美誉度”。
丰富业态供给
乡村旅游成热门打卡地
走入大崀镇松林村,宜人景色吸睛。今年7月,该村“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试营业即爆红,日均接待游客超50人次。
在阳山,特色民宿满足多元需求。县城贤令山脚的“慢点儿·伴山民宿”以工业风为基调,融入摩旅元素,推出“住宿+摩旅线路规划”套餐,成摩托车爱好者的热门选择;七拱镇“禾田童画民宿”依托学发公祠、古村落及西洋菜基地,打造“亲子农耕体验营”“古村研学游”,形成“采摘+游览+品鉴”闭环体验……目前,阳山全县登记民宿达126家,精品民宿、农家乐涌现。同时,各乡镇还策划“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线路,推出“民宿+餐饮”“民宿+土特产”“民宿+康养”等玩法,串联景区与设施,提供“住吃游购玩”一体化体验。
乡村旅游也带动了革命文化旅游。小江镇下坪村是阳山首个中共农村党支部诞生地、1948年“7·15”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发生地。今年以来,当地已接待游客1.2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民族地区文旅同样亮眼。秤架瑶族乡作为广东第一峰与南岭国家公园所在地,依托瑶族民俗与生态资源,推进民族碧道、入口社区建设,完善设施,改造英明村特色村寨,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民族文化与山水风光。
下一步,阳山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发挥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引进农文旅体康项目,推出更多“旅游+”精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